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十九章 东线奇迹(下)
    扫荡——南亚森斯坦大会战大战南亚森斯坦

    塔斯曼帝国野史真实揭露战剩者们一再试图掩盖的史实,荣光照耀下亚森斯坦建国者们也曾有过无奈与悲催。&bsp;.Δ.历史真实战况奏响昔日亡国者的凯歌,古老的塔斯曼帝国,曾经强大无比的帝队,行将灭亡之际依然制造着辉煌的胜利。你可知道,帝队那胜利的号角声回荡在战场上已有千年之久。亡国之际,这胜利的号角再次吹响,亡国者的胜利系列第三篇《扫荡》。

    b世纪96年,塔斯曼帝国亡国之年。塔斯曼帝国,出身野蛮种族的帝国本族人通过一次次战斗建立的庞大国家,曾经的世界第三强国,曾经是那样的强大和辉煌。建立这一国的族人生性好战且英勇善战,即使在帝国灭亡时刻,他们也在积极地战斗,并且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足以彪炳史册的辉煌胜利,只是这些本该彪炳史册的胜利被最后的胜利者尽可能的掩盖了,普通人难见其踪迹,只有在那些记录真实历史的军队内部书籍中,这些亡国者的胜利依然近乎真实的存在着。

    本文为塔斯曼帝国亡国战争和亚森斯坦建国战争中,双方存留军内机密材料编辑整理所得,可以1确保历史真实性,但这些绝对不是历史学权威讲述的历史,也绝对不会是对外公开的历史。(公开的历史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同学们,你们要清楚,历史教科书中的未必是真实历史,更多的是宣传和教育。)

    南亚森斯坦会战

    战役起方:塔斯曼帝

    战役各方:塔斯曼帝东部战线各重兵集团,亚森斯坦南部起义军,亚森斯坦北部起义军,圣罗曼圣苏尼娅联合帝,圣玛丽帝。

    战役目的:消灭南部亚森地区叛军(消灭亚森斯坦南部起义军)

    战役时间:b96年7月29日至b96年8月5日。

    主要战斗地点:

    格里恩拉尔地区,鲁泽尔森林,罗琳山口等亚森斯坦南部地区。

    。。。

    以下为南亚森斯坦会战具体战役过程:

    一,战之因由

    b96年7月22日,瓦汉姆-卢姆斯拉尔战役以帝奇迹般的全面胜利结束。起义军原计划攻下瓦汉姆,南北起义军连成连成一片。可结果却事与愿违,瓦汉姆城下,南部起义军遭受了极为惨重的伤亡,参战主力部队在帝的反击和追歼下已是溃不成军;北部起义军也是损兵折将,后方纵深多处要点被帝夺占,囤积在这些地区的我军援助军火和补给成了塔斯曼帝的战利品。短时间内,东部战线的战场主动权貌似是落入塔斯曼帝手中。

    瓦汉姆城下,绝大多数败退的起义军部队都逃入了北部起义军控制区,北部起义军得到了急需的补充兵员,实际员额损失不大,但这些新补充的兵员很多都两手空空,还有不少是伤员。北部起义军重装备战损和丢失状况很严重,各参战部队实际战斗力已大不如前,甚至部分部队还产生了塔斯曼帝恐惧症。已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塔斯曼帝若抓住战机连续作战,对北方起义军起大规模打击行动,北方军可能会陷于崩溃。

    b96年7月上旬,为了捍卫已有的胜利果实,确保吞下的塔斯曼帝国原领土顺利消化,凯撒议长提议全力支援亲我国的北亚森斯坦军队并对仍保持着强大军力的塔斯曼帝国起致命一击。该项提议在议会获得一致通过。未达成武装干涉目的,我军(圣罗曼联合帝)计划组织控制区内的四十三个由原帝部队改建的新编师,十六个我军原西南边境军区野战师,外加大批来自原帝起义者的补充部队,共计一百二十余万精锐部队以志愿军名义成建制加入北方起义军战斗序列,这些计划拉上去的部队中不乏我军老牌主力师。

    b96年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第一批“志愿军”进入亚森斯坦境内,立即被部署到了前线。第一批次志愿军以并入我国国防军的帝外族部队为主。这些部队在编制,重武器配置和战术协同训练都已是我军标准,连军服也是我军制式军服的,只是在到达战区近一个月后才换了帽徽。

    b96年7月23日,这些志愿军部队第一次出现在双方火线上,士兵们穿着圣罗曼帝的制服,拿着联合帝的冲锋枪或者卡宾枪,只是军帽下不是圣罗曼人的脸庞而是曾被帝踩在脚下的异族人。“伪联合帝”的到来令帝颇感恐惧,这几乎意味着圣罗曼联合帝国6军的直接参战。很明显,亲圣罗曼联合帝国的亚森斯坦北方起义军可能要比以前更强大了,这在政治上还意味着联合帝将会不计代价的援助北方起义军。塔斯曼帝没有信心也缺乏实力对北方起义军起歼灭战,塔斯曼帝统帅部不想也不能赌博。内阁和帝统帅部一致决定暂缓进攻亚森斯坦北部起义军,先歼灭较弱的南亚森斯坦起义军,以解救出被南北起义军夹击在亚森斯坦中央高原地区的3余万己方正规军部队。先捏个好打的软柿子,此后针对北亚森斯坦起义军的战役行动视联合帝具体参战情况而定。

    为集中兵力,7月26日起,帝精锐开始以最快度撤出卢姆斯拉尔和马卡拉尔等要点,带走了缴获的军火和大量补给。这些部队撤回原防区防范亚森斯坦北方起义军部队可能的进攻。后方紧急调来的新编部队则向瓦汉姆周边地区集中。7月28日,大部分缴获重武器和补给运回塔斯曼帝战线己方一侧后方;后方调来的攻击部队也基本就位。

    7月29日,帝攻击部队起了南亚森斯坦战役。

    二,惨烈扫荡

    7月29日,帝对南亚森斯坦起义军起了大规模进攻行动。

    这次进攻,帝调来了仅有的两个新编强击型步兵师(番号新一师,新二师),这是帝国为大反击专门抽调其他部队精干人员和重装备组建成的拳头部队。这些步兵师在原步兵师基础上加强了一个师属重炮团(36门1或1以上重炮),一个骑兵团。取消了旅级编制,师直接下辖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重炮团,一个步兵补充团,原步兵旅所属重火力下放给团,并加强了各团直属重火力。团有一个重火力营,12门8步兵炮,12挺13重机枪。营级连级火力上重点增加了轻机枪自动卡宾枪的编制数量,并常规数量下手榴弹。该型师标准编制齐装满员员额数14人,全师有重炮36门,步兵炮48门,重机枪48挺,轻机枪大约15到2挺,另外配置有大量自动卡宾枪和毛瑟战斗手枪等自动火力。该型师原计划编练16个以上,帝国参谋部曾计划以该型师为基础组建新式集团军,但最终因战事不利,重武器匮乏等原因放弃,该型师最终完成编练并参战的只有这两个,其余训练中的若干团级部队最终作为补充部队使用,在战争中消耗殆尽。

    (塔斯曼帝精锐步兵师辖两个旅四个团另其他后勤辅助部队。旅辖有一重火器营,配备重机枪6挺,8毫米步兵炮12门;每团约15人,下辖三个营,另编一个机枪连,配备13毫米重机枪4挺,轻机枪4挺;步兵营下辖三个连,每个营通常配备轻机枪6到9挺,每连2-3挺。全师官兵75余人。步兵单兵轻武器方面一般,每人步枪1支,转轮枪1支及大刀1把。重机枪口径13毫米,轻机枪步枪口径为6毫米,转轮枪13毫米。全师仅有8步兵炮24门,无重炮。)

    这种新编拳头部队第一次投入战斗就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该型部队使用全新战术实施突防作战和攻坚作战。先以猛烈重炮炮火急袭预定突防地段,多次反复炮火急袭,大量杀伤这一地区守军,把突防阻力降到最小,再从这一预定地点实施突防。通常以团为单位实施突防行动,步兵装备有大量攻击战壕内敌人的装备,如配置到连一级集中使用的自动卡宾枪,每个排都有配有数以百计的手榴弹,使用方便的单兵简易黑火药爆破炸筒等等。突防作战时,突击部队以各种战斗单位组成突击阵型,互相掩护,使用手榴弹爆破炸筒等武器破坏敌军阻滞铁丝网地带,突入敌军战壕工事群内,利用自动卡宾枪毛瑟战斗手枪手榴弹等近距离作战武器肃清战壕内敌军。进行纵深攻击时,该型部队各步兵部队和配属直属火力支援单位实施交替掩护跃进配以步炮协同。步兵炮轰掉火力点,自动卡宾枪手在前开路,后方重机枪提供火力支援,步枪手保护卡宾枪组机枪组,掷弹手不间断投掷手榴弹弹幕掩护和歼灭战壕内敌军,步兵炮小组炮火支援伴随跟进,并按照攻击步兵部队指示的目标实施火力打击。

    7月29日,对南亚森斯坦起义军来说一个巨恐怖的日子,帝投入的这种新部队使用新战术,对起义军防线进行了相当有效的攻击,军事演习一般顺利的突破了起义军防线……

    先受到攻击的是前沿防御支撑点。这些支撑点通常以村落为依托,外侧挖有环形战壕,通常战壕外都构筑有铁丝网阻滞带。环形战壕内侧数十米构筑有机枪火力点,部分坚固的村落周边房屋还被改造为机枪火力点。驻防兵力通常为连级,但加强有重机枪火力,少数支撑点甚至还配备了步兵炮,可很好的阻滞敌军攻势。

    7月29日晨,帝投入了两个新编强击型步兵师展开攻击。炮火急袭后仅过了十几秒,早就潜伏在起义军前沿支撑点阵地前的帝步兵就冲到了起义军面前,几百名受过良好训练的精锐步兵,使用爆破筒和手榴弹炸开铁丝网,躲避炮火的起义军机枪手还没有来得及就位,这些帝就冲进了战壕,随即使用战斗手枪和卡宾枪对战壕内的起义军起攻击。帝使用的这些枪械射快枪身短小,很适合在近距离狭小空间内挥威力。起义军手里只有长长的步枪,射慢,枪身长,出枪射击度和投射量都远弱于突入战壕的帝。战壕内的起义军被压制住了。战壕后方机枪火力点找不到明显的射击目标,无法支援友军;帝则从侧翼接近这些火力点,手榴弹塞进了射击口。很快,这一前沿支撑点守军被清剿一空。附近多个支撑点帝如法炮制顺利得手,当天上午就在起义军防线上撕了个大口子。

    接下来就可以直接进攻防线纵深核心要点了。这一地段的核心防御要点以交通线上要塞化城镇为主要模式。起义军依托城镇建筑物构筑了环线防御体系。城镇周边挖壕沟和战壕,用以阻滞敌军骑兵的高冲击,城镇周边建筑和重要交通线上建筑被改造成了碉堡,核心坚固建筑则实施了堡垒化改造。驻防兵力通常为营级规模,个别要点为两到三个营。

    帝在对这些要点的攻击中使用了步炮协同战术。步兵炮几乎紧跟突击部队,压制敌军机枪阵地和直瞄炮火;步兵突防部队低姿突进,直到距离敌军阵地几十米投掷多轮手榴弹,然后再起身起冲击。前锋尖刀部队集中使用自动火力,开火瞬间就压制了使用步枪的敌人,顺利冲进阵地。随后,守军使用战斗手枪和手榴弹巷战清剿守敌同时部分部队协同炮兵沿主要街道突进。对于街角机枪火力点和难以接近的堡垒,跟进的步兵炮部队实施直瞄射击摧毁。几乎所有要点都在两小时内失守。

    当天中午,这些突防部队全面突破了起义军的防线并向纵深展开突进,全面突破了起义军的防线。

    就在步兵部队攻击纵深防御要点的同时,帝骑兵部队投入了战斗,向起义军控制区腹地高突击展开扫荡作战,并向防线侧后包抄迂回。在突入敌军骑兵部队打击下,起义军后方一片混乱。起义军多个后方要点被帝骑兵夺占,随后跟进的帝精锐步兵部队接手驻防。

    截至当天黄昏,实际战线已经向起义军一侧移动了4公里以上,甚至防线后方6公里也有帝骑兵活动。驻守前线防线的守军实际上已处在战线敌方一侧,换句话说,前线防线守军已经被帝包围。接下来的几天,前线的帝继续前进,把这些战线后方的起义军交给后续部队歼灭。后方帝采取了种种智慧战法予以歼灭。对于不了解帝秉性,心存幻想的被围起义军,诱降,缴械后集体屠杀。那些有战斗力又了解帝的起义军,诱骗孩子们突围,中途设伏野战歼灭。对于决定就地坚守待援的孩子们,帝也是采用了智慧的强攻,毒气弹炮击,夜间偷袭,冒充援军混入敌军阵地,等等暗黑手段,各个击破。战至8月3日中午,帝后方的起义军部队已经被全部清剿一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防线支撑点和要塞化据点的守军有1余万之多。这可能是那亚森斯坦起义军全部的二线主力部队了。一起被消灭的还有驻地的大量民众,理由是他们支持起义军,给起义军提供大量兵员和补给。事实也的确如此,早就对塔斯曼帝国心怀不满的亚森斯坦人民被通货膨胀掠夺走了几代人的财富,任何当地人都会站在自己民族的起义军这边。参战帝接到的命令就是彻底扫荡起义军控制区,消灭所有当地人,杀光,全部杀光,一个不留……

    在高高举起屠刀的塔斯曼帝面前,当地人存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自家子弟为主要兵员的南亚森斯坦起义军了。这是一支由这一地区亚森族帝起义后扩编而成的武装力量,人数虽众,但装备就比北方军差远了。起义军搜罗了所有可用军火,并使用各种手段从国外走私来的装备,用尽浑身解数之后,这支起义军勉强能作到人人都有一支轻武器,而且严重缺乏机枪,不过一线精锐部队都大量装备了从圣玛丽帝国买来的冲锋枪。轻武器配置方面,跟帝精锐部队想不也应该是绝对占优的。不过,重武器方面,这支起义军部队就要弱于帝精锐部队了。这支起义军的一线主力部队老底子部队是有一些火炮的,二线部队有些从国际市场买来的小炮迫击炮一类,至于作为补充部队使用的三线部队只是轻武器人手一支,火炮没有的了。

    南雅森斯坦起义军方面,因一线主力部队在瓦汉姆城下被击溃,余部大都退往北方,部署在防线上的大量部队被敌围困,兵力一度高达七十余万的南雅森斯坦起义军竟然调不出援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帝,南亚森斯坦起义军在前线没有足够的机动防御部队无法组织有效反击,后方也没有足够的部队阻击突入敌军继续向纵深腹地进攻,被帝吊打似乎成为一种必然。

    起义军最终的选择也是看似唯一可行的选择——收缩防御,确保要点,向临近北亚森斯坦友军求援。这意味着完全指望别人来解救自己,这一选择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起义军和这些老百姓的悲剧。其实起义军还有别的路,不是投降,即使损失了全部部署在防线上的二线部队起义军也是可以自救的,靠自己打退敌军的进攻。当时的南亚森斯坦起义军还有两个一线主力军,第四军,第五军,两个由精锐独立师合编而成的准一线军,第六军,第七军。这四个军再算上能用的二线独立师部队,总的可用兵力不下2万人,凭借这些部队狙击帝攻入部队同时再攻击中央高原困乏的帝残部,完全可以打通一条沟通北方起义军的交通线,或者策应北方军主力南下,或者南方军北上逃亡,这都不难作到。即使是缺乏主动攻击的勇气,使用这2万可作战部队机动作战吃掉帝先锋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支悲催的起义军选择了下策中的下策,龟缩起来被动挨打,坐等敌军上门歼灭自己。他们的覆灭似乎是一种必然,但谁也未曾想到,这一必然事件到来的却比任何一方预计的都要快。

    三,意外的结局

    b96年8月2日,南雅森斯坦战役第五天,圣玛丽帝国撕毁了与塔斯曼帝国达成的和平协议,帝国装甲部队从水晶河谷出击进入塔斯曼帝国境内,确切的说是进入了起义军控制区。这时的圣玛丽帝国是来抢地盘的,还打着一个好听的旗号——帮助友好邻国平叛。

    圣玛丽帝国认为,那时的南雅森斯坦起义军是个软柿子,起义军的二线,三线部队在帝国正规军面前那是绝对的不堪一击。实际战况也果然如此,面对着圣玛丽帝国钢铁洪流般的装甲部队,不但起义军的二三线部队溃散了,就连精锐的一线军也选择了投降。8月3日下午,圣玛丽帝进攻至起义军重兵把守的罗琳山口,次日,该处守军南亚森斯坦第四军选择了投降。随后8月5日,在鲁泽尔森林驻防的第七军和若干二三线部队主动向圣玛丽帝投降,像欢迎援军一样迎接圣玛丽帝受降人员。在这些投降部队眼里,圣玛丽帝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投降,那在塔斯曼帝的进攻下,只能是全军覆没。

    然而圣玛丽帝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救世主,这些投降部队中大部分都被当作炮灰,在随后的战争中消耗掉了。随后的几个年里,当地老百姓则被驱赶到北部地区,不走就就地正法。随着圣玛丽帝国移民的进入,南亚森斯坦成了一块干净的哈利路亚教区域。这是联合帝国默许的,这是对圣玛丽帝全力参战的报答。

    在圣玛丽帝国和塔斯曼帝国的两面夹击下南雅森斯坦起义军崩溃了,但圣玛丽帝国占领了塔斯曼帝国大片领土。不知这对塔斯曼帝国来说是好是坏。接下来的事对塔斯曼帝国来说,更是悲喜交加。

    8月4日,战役第七天,部署在联合帝参战了。联合帝开始试探性的进攻中央高原受困的帝。这里驻防的塔斯曼帝早已是疲惫不堪缺粮少弹,只有且战且退。随后的几天里,我军一直在不紧不慢的尾随撤退中的塔斯曼帝,占领帝原控制区,北亚森斯坦起义军则在我军后方跟进不,负责掩护侧后和巩固占领区。8月11日,中央高原全部落入我军手中。而作为“配合”我军的回报,受困于此的3余万塔斯曼帝几乎完好无损的通过南亚森斯坦撤到了安全区域。他们还带走了大批帝国本族平民,连同南雅森斯坦帝重新控制的本族人聚居区内的平民,总共使得帝新增了12万本族人新兵。

    也是在8月4日,塔斯曼帝开始全力进攻8月3日上午就已陷入帝包围的格里恩拉尔,这是南亚森斯坦起义军的都,起义军第五军和第六军驻守在这里。

    “拂晓6时起突击。”“吹帝国骑兵冲锋号。”

    “命令重炮团开炮,打光所有重炮弹药。”

    “冲啊,帝国的勇士们,胜利之神护佑着我们。”

    “所有步兵炮组紧跟冲击步兵,近距离直瞄打敌军碉堡,要敢于1米内开火,狠狠的打。”

    “弟兄们,上刺刀,为了帝国的荣誉!冲啊!冲上去杀光他们。”

    “叛军的老窝就在眼前,那里有满屋的金银,打败他们,那里的金银财宝都是我们的。进攻!”

    “弟兄们,这些叛军快撑不住了,冲上去,杀光他们!”

    “集中机枪火力,狠狠的打,叫炮兵向城南门大道开火,敌人想从那里突围。”

    “搜搜那些尸体,看看有没有银元。”“上方有令,全城鸡犬不留。”

    (我军测算,在卢姆斯拉尔和玛卡拉尔这两个地区至少存有步枪1362支,枪弹7万-84万;冲锋枪143支,枪弹42万-7万,轻机枪16挺,子弹158万。仅仅是这些轻武器就可以武装16万人的大军了,还有16门15重型榴弹炮,54门15战备库存旧式榴弹炮,1多门各种口径迫击炮,多达12万的各类炮弹。这些武器几乎全部落入了塔斯曼帝手中。除了大量武装新编部队外,在对南亚森斯坦起义军的歼灭战中,帝也大量使用了这些武器。据突围出来的亚森斯坦军幸存者称,那时的帝好像并不存在缺少重炮和重炮弹药的情况,帝还装备了大量的自动武器。起义军原以为可以凭借从圣玛丽帝国购得的大量冲锋枪在巷战中形成火力优势,但却被同样装备了大量缴获自我军冲锋枪的帝打的落花流水,毫无招架之力。)

    b96年8月5日下午18点,塔斯曼帝攻陷格里恩拉尔。守卫这里的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此前,南亚森斯坦起义军其他主力部队已向圣玛丽帝投降,这意味这整个南雅森斯坦起义军部队已经被歼灭。

    …………

    四,南雅森斯坦战役的结果和意义:

    起义军一方彻底战败,亚森南部起义军被歼灭,救援的北部起义军也损失很大。此战役为塔斯曼帝通过瓦汉姆-卢姆斯拉尔会战夺得战场主动权后起的第一次战役,堪称平叛战争的关键性战役。这一战役战果辉煌,基本歼灭了亚森南部起义军,总兵力一度多达7万的亚森斯坦南部起义军几乎全军覆灭,这一地区陷于南北夹击的塔斯曼帝国3万正规军摆脱被围困状态,帝重新控制的本族人聚居区还使得帝新增了12万本族人新兵。此次战役本应成为整个平叛战争的转折点,但却因外部干涉等诸多因素,帝再次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战后,圣罗曼联合帝国加大对起义军的援助力度。塔斯曼帝在此次战役中损失较大,后续兵力已经严重不足,重装备也严重不足。战役后期,宿敌圣玛丽帝趁火打劫夺占战略要地罗琳山口等地和大片南亚森斯坦其他地区,使得帝未能获得应有的胜利。

    五,后记:

    在8月4日、8月5日的两天里,南亚森斯坦会战中最惨烈的歼灭战和屠城行动上演了。驻守在格里恩拉尔的那亚森斯坦起义军主力部队除少量突围外,其余被悉数歼灭。随后的屠城又进行了两天。8月8日帝开始撤退,他们不仅撤出了已经是一座死尸城的格里恩拉尔,还撤出了整个南亚森斯坦。

    南雅森斯坦地区土地贫瘠,这里的农业产出很难养活一支脱产的大部队,不过这里的煤铁等矿产却很丰富,还有一座银矿。这里的起义军全部依赖矿产从控制水晶河谷的圣玛丽帝国获得粮食,也是从圣玛丽帝国获得军火。屠杀过后,这里几乎成了无人区,连一只小部队都养活不了了。即使没有敌队的威胁,塔斯曼帝也无法守卫这里,只有撤离。同样的原因,塔斯曼帝也撤离了被屠杀成无人区的中央高原。

    随后,在圣玛丽帝和联合帝的步步紧逼压迫之下,8月中旬残存的塔斯曼帝集结到了亚森斯坦西部边境地区,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巩固的防御,号称“东方壁垒”。塔斯曼帝一直想进行的收缩防御居然在联合帝和圣玛丽帝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时,圣玛丽帝和我联合帝都遭遇了麻烦。因为前线部队后方为塔斯曼帝国屠杀制造的大片无人区,无法为大部队提供后勤供给,短时间内无法阻止有效进攻。两支军队都选择了撤退,把前线战斗交给可以方便解决后勤供给的各路游牧人起义军。(部分史学家认为,联合帝与圣玛丽帝遭遇惨重损失是其停止对塔斯曼帝进攻的真正原因。)

    对塔斯曼帝国来说这似乎是个难得的机会,依照帝国总参谋部原定的乐观主义计划,帝国将在9月展开反击,重新夺回战争主动权。但塔斯曼帝国最终却放弃了,大片的无人区同样也是帝进攻的障碍,就是夺下来也没有意义。于是,战场上出现了赤地千里无人夺的喜感景象。随着起义军中唯一的正规军,亚森斯坦共和队退出战斗,9月,1月,11月的战场实况更像是一场娃娃军的游戏。战线上进行着一场毫无意义的消耗战。

    帝普遍都缺少重火力缺少自动武器,甚至缺乏轻武器弹药,火力和战法都只能逐步向游击队模式靠拢,再也无法阻止起军级以上的进攻性战役行动;而战线另一边的起义军本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有充足的弹药供给,级大国的自动火力和重火力配置,却怎么也打不出像样的战役。双方不断以师一下部队互相攻杀,营级团级部队的交火每天都在上演。前线的战斗依然激烈,伤亡也绝对不小。交战中,战术水平低劣的起义军依仗火力优势总是能给帝造成不少于己方的人员伤亡,很多帝精锐部队官兵都在这种低水平战斗中被逐步的消耗掉了。帝后方的补充人员越来越少了,我联合帝和圣玛丽帝援助的军火也被大量损耗,但都达成了最终目的。

    可以说亡国战争后期的东线战场,战争以毫无意义的低水平状态运行。手握重兵的帝将领都感到极度压抑,他们默默的积攒着武器和弹药……

    b96年12月,帝国内部集聚的种种矛盾到了临界点,一场帝的内战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