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章 白鹿书院
    ps&bsp;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可怕的分割线——————

    大暑,烈日炎炎。????&bsp;?&bsp;

    夏国东南部粮食丰硕,西北部干旱无雨。

    “沧州,青霄城!”

    白鹿书院创办五百七十多年,师资力量雄厚,培育英才无数。

    武科有秦毅,季英符,洪扬,东海山等雄伟人物。科有梅子青,李明月,秋意寒,弈等名留青史。他们之中有为相者,辅佐皇帝治下太平盛世,有为帅者,领百万兵马开拓疆域,还有为圣者,创立道统名扬天下。

    白鹿书院的学生,无一不是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童生。

    今年,共有八百学子。

    他们从偏僻的山村,附近的乡镇,还有遥远的城市慕名而来。如此多的童生汇聚一堂,可想而知,白鹿书院的名声有多么庄严远播。

    书院之中供奉百家圣人,汇聚百家学,几乎囊括了天下之道。青霄城虽不是皇城,却也因一座白鹿书院而闻名九州,连大夏皇帝都亲自来过书院听课。据说夏皇微服私访,在白鹿书院听了三天课之后,留下一块牌匾,上书“群英荟萃”四个大字。

    夏国七大书院,白鹿书院排行第三!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午时,散学后。

    封禅一个人留下来读书,知了在窗外不厌其烦地鸣叫,他心里却一片宁静。宽敞的课室里门窗敞开,偶有一阵清风吹入,案上书页纷纷翻飞。

    他身着青色儒衫,扎个书生头,五官清秀,气质雅俊逸。

    桌子上除了书籍外,还有一个食盒,里面装着几个馒头和一碗野菜。午餐粗淡,刻苦读书,看得出封禅是一个身份低微,但有想法的寒门子弟。

    不过能在“白鹿书院”学习,意味着封禅采非凡,前途明朗。白鹿书院分武两科,封禅是科弟子,攻读四书五经和八股。

    儒释道教,琴棋书画,算术民政,诗词歌赋…这些东西都有所涉及。

    诸子百家,道家为主。

    “当今大夏皇帝崇尚道教,科举时必有一道考道家学问的大题,分数高。”咽下一口苦涩的野菜,封禅的目光集中在手中的经书上,书名为“道德经”。

    道德经乃太古时期李耳所著,李耳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他又叫老子。老子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太上老君,太古道教的创始人,三大圣人之。

    李耳自幼天赋异禀,武双全,提剑可斩九头妖龙,吟诗可唤风雨雷电。太古时期巫妖神魔,龙凤麒麟争斗不休,人族传承岌岌可危。乱世之中英豪群起,李耳正是其中一位著名的领袖人物,率领道家多次击败巫妖大军,守护人族香火。

    那时巫族有十二祖巫,妖族有十方大圣,个个都是功参造化,近乎不朽的角色。就拿妖族其中一位领袖东皇太一来说,他一手东皇钟,魔音浩荡镇星河,一手戮妖剑,剑气纵横九重天。

    这种角色几乎不可能杀死,但是李耳却斩杀了两个祖巫和一个妖族大圣。如此辉煌的战绩,足见其修为有多么高深莫测。

    “道为无,无中生有。”一句话阐明了世间万物的真理,武修行的本质。

    李耳的道是虚无,是万物。道生万物,又存于万物之中。

    一是气,气是构建万物的基础物质,为气母。

    二是阴阳,气分阴阳。

    三是造化,阴阳交合,生出新的物质。

    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练气,肉身有肉身之气,精神有精神之气,天地有五行之气。领悟了气的精髓之后,便可达到阴阳轮转,五行相生的境界。

    “诸子百家,不同的朝代信奉不同的圣人,到如今又轮到老子。每当皇帝信奉老子,推行道家思想时,意味着百姓丰衣足食,国家繁荣强盛。”封禅手里的道德经有注释。

    历史记载证明,李耳的思想是正确的,伟大的,具有创时代的意义。难怪大夏皇帝如此崇拜老子,难怪夏国如此繁荣,不是没有道理。

    “孔子也是圣人,却对老子推崇有佳,向其讨教学问。”

    孔子见老子归而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大概意思是:鸟可以飞,却常被人射落,鱼可以游,却常被人罗,兽可以走,却常被人捕捉。而龙藏于风云之中,腾云驾雾,变幻莫测,无人能识其原貌。

    这次见到老子,其人远远乎我的认知,我想,大概老子就是一条龙!

    除了推行道家思想之外,大夏皇帝不忘传扬武道,强国强种!

    武举要考拳脚,刀剑,骑射,还要考军政兵法,算术地理,奇门遁甲。而举除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之外,也要考一考武功,只是要求没那么高而已。

    所以封禅除了刻苦读书,还会抽出时间去练功,至少达到举要求。如果武功高一些,还可以加分,相当于一个小题的分数。

    “科举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都至关重要。”封禅不敢奢求高中状元,只求能中举人,或者探花榜眼,金榜题名时衣锦还乡。

    他家在青霄城郊外的小镇上,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费了很大劲才让他入院。虽然封禅成绩优秀,每年一样要交五十两学费,这令他家欠下巨额债款。封禅想要还清债务,至少要考过乡试成为举人,那时有了田地,当官的资格,才能咸鱼翻身。

    封禅已经通过了院试,成为一名秀才。

    但是八月的乡试则有些困难,还有一个多月就是秋闱,他正在加紧复习。道德经这本书,封禅已经看了二十几遍,倒背如流,但他依旧不敢说自己看透了。

    经书中的格言博大精深,他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领悟。把道德经吃的越深,封禅越觉得其中经义晦涩,似乎永无止境。才看十几遍就领悟了这么多道理,深感老子之道的无量无穷,那么看了一百遍,一千遍的老学究,大学士,他们又领悟到了什么?

    封禅资质上等,却还比不上那些曲星,人中龙凤,所以他一直怀着谦卑的姿态在学习研究。纵然不能成为大学士,博士,也要成为一个人才。

    “散学之后还有人留下来读书,不知是哪个学生?”李先生在书院散步,偶然看到课室之中一个孤单的身影,不由得来了兴趣。

    他悄然走到课室外面,从窗户打量坐在里面的封禅,目露赞赏之色。

    李雪阳是白鹿书院的道学老师,年过八旬,身子骨依旧健朗,面色红润。他也是一位武双全的高人,武道修为臻至乾坤,道修为更高,达到了“心魔”境界。

    乾坤:内有乾坤,指气,本源。

    心魔:诛杀心魔,明心见性。

    身为一名道学老师,看见封禅专注学习道德经,李先生自然心里高兴。白鹿书院八百学子,李先生并不记得封禅,此时却对他刻意留心。

    “封禅,孺子可教也。”李先生目力惊人,看清楚书上的名字,默默记在心里。

    能被李雪阳记住的弟子不多,八百学子之中寥寥数人,都是人中骐骥。

    刻苦读书的人不止封禅一个,但是大暑时期,连吃午饭都在课室里读书的人却很少。那么这少数人当中,李雪阳为什么偏偏记住了封禅呢?

    盖因李雪阳观察之后,现封禅读书时清静无为,滴汗不落,好似“入神忘我”。这是一种难得的心境,不似其他学生,即便勉强煎熬,也汗流浃背,难以集中精神。封禅那种心静无为的境界,正应了道学之中的精髓,难怪李雪阳会对他另眼相看。

    不过他没有打扰封禅读书,看了一会之后转身离开。

    封禅的武功低微,丝毫没有察觉到李先生的存在,依旧专注看书。

    他的武道,道修为都处于第一层“九鼎”境界,前者初期,后者巅峰。虽然武修行境界的名称相同,但解释却完全不一样。

    武道里面,九鼎的意思是力能扛鼎。

    人族铸造的大鼎通常是一万斤,能扛起一尊万斤大鼎,便算登堂入室。而九鼎境的巅峰,则是九尊大鼎,也就是九万斤力量。

    道里面,九鼎的意思是一言九鼎。

    字言语拥有了力量,话语之间可以镇压神魂,挥洒墨可以束缚手脚。同样的,一言一鼎是登堂入室,一言九鼎是第一重巅峰。

    封禅只能扛起一尊大鼎,而言语则有七鼎之力。

    穷学富练武,并非封禅天赋不足,不愿练武,而是他家境贫困练不成。学需要的是精神粮食,看名著领悟经意,观摩名画领悟意境,闻绝唱洗涤心灵都可以增长境界。而练武需要的是山珍海味,灵药仙草,似封禅每日馒头野菜,武功能登堂入室算不错了。

    试问谁不想强身健体,无病无痛,搞学问懂道理可以消除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却消除不了身体的病痛。碍于条件不足,封禅只能偏重道,待来日出人头地再谈练武之事。

    “玲珑,就我们来的最早。”

    李雪阳走了没多久,又过来一对书生打扮的俊男美女,腰佩玉饰。

    重视科举的自然不止封禅一人,有学子回家吃完午饭之后,早早来到书院读书。这其中有寒门子弟,也有豪门贵族,理想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马上就要了,希望继续能冲击红包榜,到月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