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十九章 嚏;执;三秋
    一阵轻、细的风起,掠如游丝,每一丝都透着沁人的凉。那清风一触身体,便转了旋儿,轻柔无力却无孔不入,自领口、袖口和裤脚透进去——那一缕清风贴上皮肤,轻轻的一掠,风尘并不觉多凉,只是清爽、沁人,可张天野却并不感觉那是“凉”,那根本就是裹挟了满满的恶意的冰冷——只是轻微的一下触及,那股冷就让皮肤一阵发紧、发麻,似乎冰冻住了一般的难受,更能感受到一股冷正从手腕、脚腕处向躯干蔓延。整个人、一下子似乎就凉透了,像是一块冰块。张天野张了几次嘴,终于打出来一个喷嚏:

    “啊、啊、啊……阿嚏!”

    那一个“嚏”带着拐弯儿,声音向上挑,突兀而来,有若晴天霹雳一般突然,令人的心神都为之一震——

    像苍雷发于天穹,天地万物,瞬间黯然。

    一瞬之间,天地为之停顿。

    “嚏”!

    这一音使风尘眼睛一亮——这一音不同于大象“哞”的那种绵长、厚重,亦不是鹤鸣一般的高亮、清远,却是如雷霆一般,一音之下,万籁寂静,天地为之失色,万物为之失声。于人而言,这一声霹雳,却又是祛病驱邪的至阳至刚至纯之雷音。在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时,雷音便发,将外邪祛除。

    而这一过程,若是用现代的医学来解释。就是病毒进入人体内之后,引起人体免疫力的反抗,通过打喷嚏的方式,将病毒喷出体外。

    他心道:“这一音,可为雷音。其震撼、震慑之力,却远强于佛道真言。天野的一个喷嚏都有如此力量,若是我来……”

    这个想法让他心头一阵痒痒,忍不住就想尝试一下:方法也着实不难,谁还没打过个喷嚏?照猫画虎,就可以了。只是心思一动,却又按捺下来。上一次一个“嘤”音就惹出了事端,险些酿出祸事来,天知道这个“嚏”音又会如何……再加上身边的还是自己的好友,这就更让他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尝试了。

    暗道:“还是等没人的时候,再进行实验、尝试吧。看看这雷音,究竟是有什么样的效果……”

    说道:“你这是虚啊……喷嚏震天响,都快赶上二踢脚了。”

    张天野揉一下鼻子,说道:“你要是拉一晚上肚子,也比我好不到哪儿去。我这都不是虚,是都快虚脱了……就算是宁采臣跟小倩干一晚上,也没我惨……”宁采臣跟聂小倩干一晚上?这比喻、这脑回路,简直绝了。风尘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张天野打开他的手,无语道:“你这是活在上个世纪吗?多老的梗啊,还高,实在是高,写小学作文呢?我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就这么写过,妈妈做了一道菜,很好吃,我和爸爸竖起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

    “没错,是你和爸爸说的。”风尘都要笑喷了——果然加满了负面状态的张天野智商也受到了影响。

    张天野骂了一句:“混蛋。”

    跟着跳开一步,指着风尘,大喊一声:“呔,我叫你一声爸爸你敢答应吗?”

    风尘:“……”

    奇葩见多了,还没见主动叫爸爸的。

    “对面那厮糙汉疯疯癫癫,我看此事必有蹊跷。元芳你怎么看?”风尘来了一句念白,自问自答:“大人,俗话说的好,远离神经病,生活没烦恼。”然后又变回了“大人”,打量一下张天野:“你说的很有道理……咱们绕道过去……”

    “哼!”张天野收了姿势,得意道:“知道爷爷的厉害了吧?阿嚏——”张天野刚说完,就忍不住又打了一个喷嚏。

    也不玩笑了,揉着鼻子说:“这天气,怎么一下子这么冷了。还是你说的对,三秋就他妈十来天,气温断崖式下跌……”

    有关于“三秋”这件事,却应该算是风尘的一段黑历史:

    高中学习《采葛》之前,他一直都坚定的认为,所谓的“三秋”应该是三年;但《采葛》的权威注释却告诉他,“三秋”是九个月,并且是用了孔颖达的注释做了解释,但这个解释却并不能够让风尘信服——就因为诗用了比兴的手法,你就说三秋是九个月就九个月?反正在风尘看来,是牵强附会的,简直看得人尴尬。而这一篇诗经中,这一篇表现年轻男女约会的诗,也第一次打开了风尘探究、研究的兴趣……从从头到尾的读开始,再到查找里面出现的葛、萧、艾,也查了所谓的“三秋”,同类的诗词等等。

    可以说是一个很偶然的触动。一天电视里正播放赵丽蓉的小品,一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下子豁然洞开了他的思维——

    “三伏”是一年当中最热的,达到了顶点的那几天;

    “三伏”是一年当中最冷的那几天。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意思,便是说哪怕冬天最冷的时候、夏天最热的时候,也都要坚持练功,不能因为气候严酷而放弃。他一下子就想到,既然“三伏”“三九”如此,那么“三秋”是否也如此?并不是九个月的意思,而是说的一年当中,气温断崖式下降,急剧变化的那几天呢?同此理,“三春”是否就是气温快速回暖的那几天?这个想法一出,就在他的大脑中野蛮生长。

    他的学习充满了功利,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对探索、研究一些东西毫无兴趣。那是他第一次做研究,研究的不是理科的科学,而是进行“三秋”的确切的含义的探索。

    经历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

    《采葛》的故事已经变得不同: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他眼里这就是一个“恋爱失败”的桥段——第一次姑娘爽约,小伙子还是满心期待的,就像是三月的天气一样,对这一段感情、对未来充满了幻想。第二次爽约,小伙子已经不那么自信了,想着姑娘或许看不上自己,心很凉,就像是三秋一样。而第三次,则是彻底的凉了——心情就像是“三岁”一样。

    从充满了爱情的幻想,到失望,再到彻底绝望。用了三月、三秋、三岁三个季节的气候作为一种比喻,将人的心境和气候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极其高明的表达。

    三月万物繁荣,生机遍地,正是山花烂漫时,气候也正快速的回暖。

    三秋树木凋零,草木枯黄,是一个伤秋的时候,气候正断崖式下降,即将而来的就是严冬。

    三岁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风尘以为就是三九的另一种说法。这时候,除了冬天的冰冷,再没有其他。

    他还特地向报社投稿,想要试着发表自己的论文——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堪称大逆不道的文章,人家光是一看标题,就扔垃圾桶了。这件事对风尘的打击不小,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一度失去对研究的兴趣。而他最初选择进研究所,也不是为了研究本身——只能说是万幸!

    这一段“黑历史”他和张天野讲过,张天野自然是知道的。也知道风尘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看法——

    类似的“看法”有很多,他在试卷上写下标准答案,但心里却从未认同。就像是他和张天野说的一样:“我可以那么写,但我不那么认为。那么写,是因为只有那么写才是正确的,但我心中却有自己的正确——就像是学而时习之的习,标准答案说是温习,我就写温习,不这么写就丢分。但我心里清楚,这个习其实就是去用、去做的意思。”而他这样的顽固,却同样需要感谢一个人——

    一个已经逝去,已经被这个世界遗忘了的人!

    他比风尘更加顽固。

    他的正确,哪怕是和试卷相悖,也不愿意为了正确的标准去妥协。作为了初中同桌了三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同学、朋友,他在风尘的身上留下了浓浓的痕迹,其中就有几分顽固——坚硬的像是茅坑里的石头一样,或许可以被铁锤砸的稀巴烂,但却没什么能够改变那种心意!

    那是一个“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的人。

    江理仁!

    张天野的一句话让风尘想起了江理仁,心头不禁一叹:“或许现在便是父母也都不记得他了吧?年关上坟的时候,走过去,看到他的墓,是否会疑惑是什么人埋在了这里……也许,这个世界,就只有我,才能记得你了!”

    他抬起头,看向天空。天空是蓝的,没有丝毫的杂质。风是冷的,也没有丝毫的杂质。树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婆娑多姿,细细的风并没有带起沙沙的声响,安静的像是一副永恒的画。他轻叹一声,却无人听见。他想:“就像是这天空没有你的痕迹,天地间也没有你的痕迹,我也不知道我的心里还能记你多久……或许,下一秒也会没有痕迹。但,我会努力记得你,记得久一些,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