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 明妃曲对明妃曲
    一曲歌罢,以王安石为首的一篇《明妃曲》,是直接将大家从豪情万丈的边塞战场,拉回到了对于昭君出塞的无限同情之中,由此抒发了对于夷狄的愤懑,对于国家的哀婉。Y z 5A.com

    词中的‘汉宫’,或者说“长门”,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所说的“见不得人的地方”。

    从陈阿娇到贾元春,千千万万“如花女”,深锁长闭于其中。

    以千万人(有时三千,有时三万)之青春,供一人之**。

    宫女之凄凉寂寞,可想而知,何况宫女的失宠与志士的怀才不遇,又有某种情况的类似。

    所以从司马相如《长门赋》到刘禹锡的《阿娇怨》,还有《西宫怨》之类,大都旨写这一题材,表现出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广大宫女的同情,或者抒发出“士不遇”的愤慨。

    唐人“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写过了,只是说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却多少有点怒了。

    于是他借这首诗来表达对于这些可怜女子的同情,想借此唤醒国人的自强之心,堂堂华夏大国,千万别再被夷狄欺负了,重演汉唐时和亲的悲剧。

    虽然现在和亲很少,但是,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变成了岁币,用岁币代替公主,向夷狄换取和平,这一样是可耻的。

    要知道,此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不仅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更是让得国威大损,让无数心怀社稷的文人志士为之愤懑,更对国家的软弱无能痛心疾首。

    特别是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

    当时有许多在宋朝不得志的家伙,就转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

    于是王安石也借汉言宋,想到明妃,通过明妃与之对比,来表达对于这些卖主求荣,背叛国家的小人的讥讽和蔑视。

    因此这首诗写的是真的好,所有人都深受触动,虽然这首《明妃曲》并没有像其他边塞诗那样豪情万丈,通过豪迈悲壮的词句来表达对于国家的爱。

    但是边塞诗不一定就要豪情万丈,也可以柔情万丈,同样达到强烈的感人效果,唤醒大家的爱国热忱。

    甚至这种效果并不比那些豪情万丈的边塞诗差,还要更胜一筹,所谓以柔克刚,便是这个道理。

    就连李小鱼也是深受触动,不得不拍手赞叹,王安石这家伙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啊,才华果然非同凡响,若不是他以前看过这首他所写的《明妃曲》,还真找不到什么好的应对办法了。

    不过现在嘛,嘿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

    没错,李小鱼以前看过王安石所写的这首《明妃曲》,并且还知道,他所写的《明妃曲》不止一首,而是一共两首,这只是其中一首,只是不知道另一首有没有写。

    而且不止他写了明妃曲,另一个人也写了,那就是同样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欧阳修,而且,是专门针对王安石所写的这两首明妃曲而写的,叫做《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因为在当时,王安石的这两首《明妃曲》写的实在是太好了,角度新颖,选材得当,所以一时间流传甚广,和者甚众。

    欧阳修便是其中之一,看罢过后,大喜过望之下,直接提笔写了两首和诗。

    因此在这场比试开始之前,李小鱼就隐约觉得,王安石他们这帮文举生可能会把这首《明妃曲》给拿出来。

    毕竟这两首《明妃曲》写的的确不错,没理由不拿出来,再加上这帮文举生同样没比他好上多少。

    虽然一个个才华横溢,但因为社会风气的缘故,也不擅长写那种豪情万丈的边塞诗,而是习惯了写柔情默默哀怨婉转的诗词,受此影响下,王安石借机创作出《明妃曲》的可能性极大。

    所以,他也是早做了准备,将欧阳修的和诗抄了下来,心想那好,你们不是想要以柔克刚吗,那好,小爷我偏偏不如你们所愿,同样柔,对着柔,看谁柔得过谁。

    现在看来,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啊,王安石真的借此提前一步创作出了《明妃曲》,正中他的刀口上。

    于是欣喜之下,李小鱼是直接上前,大大咧咧的对着王安石说道。

    “哈哈,老王,我就知道你这家伙会写《明妃曲》,不过小爷我可是早有准备啊,也写了一首《明妃曲》专门来应对,所以,你想要胜我,可没那么容易了哦。”

    “老王???”

    王安石:“……”

    一时间,对于李小鱼的这个称呼,王安石是郁闷异常,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但一时间,他也没功夫计较那么多,而是听到李小鱼如此说后,大吃了一惊,不可思议道。

    “什么,你……你知道我要写《明妃曲》?怎么可能?你小子开玩笑吧!”

    李小鱼是直翻白眼道。

    “怎么不可能啊,这边塞诗无外乎就那么几个角度,一个是直接从边疆战场上描写,凸显将士们的豪情壮志,保家卫国,类似你们第一首诗。”

    “另一个,自然就是从昭君出塞这个角度去描写咯,凸显她的伟大爱国,舍小家为大家,从古至今的莫不如此,难不成你们还能找到什么新颖的角度吗?”

    “而你这家伙又不擅长写那些豪情壮志的东西,和我一样,更加没去过边疆战场,所以只能借古讽今,写一写昭君出塞咯,是吧?”

    “你……你……你……”

    一时间,自己的心理活动完全被李小鱼分析的头头是道,王安石是再次震惊了,眼中充满着难以置信,愣愣的看着他惊问道。

    “你……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你怎么知道我心中所想?”

    看着王安石那一脸震惊,难以置信的表情,李小鱼也是倍感有趣,想了想后,是直接忽悠道。

    “嘿嘿,老王,我说我真的是小神仙,能掐会算你信吗?”

    “我……”

    一时间,听得李小鱼这样说,语气一滞之下,不信鬼神的王安石第一次稍稍动摇了,但还是咬着牙重重一哼道。

    “哼,王华,你少在我面前装神弄鬼了,我不信,这世上哪有什么小神仙,就算有,也不可能是你!”

    “你说你算准了我会写《明妃曲》是吧?还专门写了一首《明妃曲》的和诗来应对?那好,有本事你就拿出来啊,我还真就不信了,你小子真能猜到!”

    听得王安石这么说,摇头一笑后,李小鱼是故作无奈的叹息道。

    “哎,那好吧,说的也是,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那好,老王,我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小爷我的真正实力,也好让你输的心服口服,知道知道什么叫做神仙才华!”

    说着,在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李小鱼也不耽搁,直接将自己抄来的欧阳修所写的《明妃曲》的和诗拿了出来,叫给了李师师,让她演唱。

    照例,看罢李小鱼送上来的这首关于《明妃曲》的和诗后,李师师自然是心中同样万分惊讶,没想到李小鱼真的算准了王安石会写《明妃曲》,所以都已经提前写好和诗来应对了,这是什么样的神仙才华啊,不成他真的是神仙下凡吗?不然怎么可能做到?

    一时间,心潮澎湃之下,再度深深的看了李小鱼一样,李师师也不敢耽搁,在所有人急切的催促声中,抚琴演唱起李小鱼所写的这首《明妃曲》来。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

    一时间,随着李师师的动情演唱,同样柔情婉转的情思,扣住了所有人的耳膜,让得他们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闭上了眼眸,缓缓聆听。

    随着歌声和琴声的递进,眼前再次浮现出了一抹清晰的画卷,仿佛看到北方的夷狄以鞍马为家,以打猎为生。

    那儿泉水甘甜,野草丰美没有固定的地点,鸟儿受惊,野兽互相追逐。

    是谁将汉人女子嫁给胡人,因为风沙是无情的,而女子的容貌是如此美丽,怎能让她美丽的容颜遭受风沙的侵蚀?

    在这里,出门都很难看到中原人,只能在马背上暗自思念故乡。

    在哀婉的琵琶声中,就算是胡人也会为她感到叹息吧!

    如此美丽的女子流落异地,死在他乡,而琵琶曲却传到了汉宫里。

    汉宫里的宫娥争着弹昭君所弹的琵琶曲,心中的怨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细小的手生在闺房之中,只能学弹琵琶,不能走出闺房。

    不知道沙漠中的云是这么飘出边塞的,哪里知道这琵琶声是多么的令人断肠!

    ……

    又是一首绝美之作啊,所有人听罢过后,不能自已,久久回味,品尝着词中的真意。

    这首诗的头四句,破空而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写胡人游猎生活,晴示胡、汉之异。

    接着以“谁将汉女嫁胡儿”,接到明妃身上。

    写明妃以“汉女嫁胡儿”,以“如玉”之颜面,冒“无情”之“风沙”,而且“身行”之处,连“中国(指中原)人”也看不到,明示明妃“流落”之苦。

    接下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紧承“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却手”,犹言一推一放。

    “琵琶”本是象声词,如同现代说的“噼啪”,以乐器之声为乐器之名。

    一推一放,噼噼啪啪,刻画明妃满腔哀思,信手成曲。

    但琵琶哀音,却十分感人,连胡人听了“亦咨磋”不已。

    这种写法与王安石的那首《明妃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三层,由胡、汉习俗之异,写到明妃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谱入琵琶,层次井然,而重点在于这一琵琶“新声谱”。

    因为原作者欧阳修正是要就此抒发慨叹的。

    “玉颜”句承上;“琵琶”句启下。

    脉络十分清晰,而笔势极为矫建。

    欧阳修所要讲的就是琵琶“传入汉家”以后的反应。

    明妃的“思乡曲”,本应引起“汉家”的悲悯、同情与愤慨;然而“汉宫”中却将其视为“新声谱”来“争按”,以别人的苦楚,供自己享乐。

    “遗恨”、“苦声”并没有激起应有的反响。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汉宫中“纤纤女手”“学得琵琶不下堂”,正是因为统治者喜好这种“新声”的缘故;而喜好这种“新声”,正是因为他们“生于深宫之中”,根本不知道边塞之苦,这里讲的就不止“纤纤女手”了。

    因为自石晋割弃燕云十六州,北边广大地区在北宋一直没有恢复,有许许多多“流落死天涯”的百姓。

    仁宗时,辽国、西夏交替侵扰,而宋朝君臣却仍粉饰大平,宴安如故。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这正是欧阳修对居安忘危、不事振作的宋朝君臣的揭露与谴责,只不过现在是借李小鱼之手,将之提前表达了出来。

    以前写明妃的人,或写明妃个人遭遇,或借以抒发“士不遇”的感慨,可欧阳修却从夷夏之辨讲起,从国家大事着眼,这是他高于前人之处。

    而且,议论国事,却只就琵琶“新声”而言,能从小中见大,因而较王安石的那首《明妃曲》,隐隐间还要更胜一筹。

    因而,听完李小鱼这首《明妃曲》后,王安石是真的震惊了,没想到李小鱼竟然真的猜到他会写《明妃曲》,而且都已经提前写好了一首和诗等着他了,甚至这首和诗,比他的那首原诗还要高明一些。

    可是,这怎么可能?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是妖怪吗?这么厉害?

    一时间,满是震惊之下,王安石是再次难以置信的望着李小鱼道。

    “王华,你……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这不可能!”

    可李小鱼却没理会他的震惊,反而依旧笑嘻嘻的说道。

    “嘿嘿,老王,都说了我是小神仙嘛,能掐会算啊,而且我不仅知道你写了明妃曲,可能还一连写了两首对不对?要不你直接把另一首也拿出来,咱们再比一比?”

    “因为实不相瞒,小爷我也写了两首关于你《明妃曲》的和诗啊,不能这样白白浪费了,你说是吧?”

    “嘶!”

    瞬间,听得李小鱼这么说,王安石是再度震惊了,不,不应该说是震惊,而是惊骇了!

    因为他没想到,李小鱼竟然又说中了,他真的一连写了两首《明妃曲》,只不过这一首大家觉得比较好,才拿出来比试,而另一首,此刻正放在他身后的桌面上呢。

    所以,他是呆呆的回头看了一眼,又转头看了看李小鱼,心想,这怎么可能?自己真的碰到妖怪了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