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
    两年前河南、湖北出兵围剿河湖根据地的那场战争,在华东政府的档案中被称为“河湖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战役”。www.yz5a.com而在这一次战役结束之后,河湖根据地也赢来了一次大发展的时期。

    首先是改变了之前只在乡村活动而不占领大城市的原则,当初根据地之所以不占领大城市,就是不想过份的刺激清廷,但既然都打起来了,自然就是撕破了脸,根据地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

    其实那时不少大城市实际都被根据地分割包围起来,城外的乡村全是根据地的势力范围,并且有大量人员渗入,因此攻占下来十分容易,根据地很快就攻占了归徳府、陈州府、许州、卫辉府等地,并且将根据地的治所设在归德府商丘县,因为这里紧靠山东,不仅可得到山东支援,也方便根据地和山东进行各种物资交易来往,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随后根据地又继续向外围扩张,先后又攻占彰德府、卫辉府、开封府、陈州府、许州府等地,几乎占领了大半个河南省。而清廷仅仅只能保住河南府、陕州府、怀庆,以及南阳府,浅丁府的部份等少数地区。

    而且根据地的扩张不是局限于河南省,也包括河南及山东省周边地区,除了早期的湖北襄阳府、德安府以外,还占领了山西潞安府、泽州府,江苏徐州府,安徽颖州府、凤阳府等地区,只是为了不过份压迫清廷,在华东政府的限制下,根据地并没有向河北境内扩张。

    到了1905年的时候,河湖根据地实际己经包括了河南、湖北、山西、江苏、安徽五个省的地区,总面积达16余万平方公里,人口有1700余万,当然根据地的范围主要是还是在河南省,在其他各省中,除湖北之外,仍然只是占领乡村而放过大城市。

    占领了城市,就意味着根据地有了大量的人口,以及工商业,而这时华东政府的工业己初据规模,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业产品,而河湖根据地的发展,又给山东的工业产品提供了一个不小的市场,而且河湖根据地实行土改之后,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的提高,购买力自然也提高了不少,而工业产品的价格要低于手工产品,自然受到农民们欢迎,双方各取所需,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只是河湖根据地成立的时间不长,而华东政府又在准备战争,因此没有在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厂,推进工业化。

    而华东政府参战之后,英法俄日等国都在唆使清廷出兵进攻华东政府,因此为了掩护华东政府,吸引清廷的注意力,河湖根据地这才开始向河北境内扩张,先后攻占了大名府、广平府、冀州府、顺德府、赵州府等地,并且直逼保定府,这一来果然引起了清廷的警觉,决定出兵征剿。

    其实在出兵向河北扩张的时候,根据地政府就考虑到清廷会出兵征剿,毕竟一但向河北发展,就会威逼京师,清廷也决不会坐视不管,肯定会有所行动,因此根据地在向河北扩张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准备着第二次反围剿之战。

    根据地的面积扩大了,人口增加了,经济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军事力量自然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根据地的军队义勇军共计编制了3个师和7个独立团,共计军队约6万余人,而之所以编制这么多独立团,是因为根据地的领地分布太散,各地的驻军又不需要太多,只能多设团一级的军队。另外各地方还有约3万左右民兵。

    义勇军的武器装备虽然不能和人民军相比,但也不算差,每名士兵基本的武器配备,如步枪、刺刀、等都配齐了,每个班还配有两具掷弹筒。

    但炮兵、火力支援武器和人民军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全军仅仅只配一个75毫米野战炮兵团,下辖4个营,共计72门75毫米野战炮,而100毫米、125毫米等大口径火炮则一门也没有;师级作战单位配备了两个82迫击炮连,共计有18门82迫击炮;一个60迫击炮营,共计有54门60迫击炮,而没有配100毫米迫击炮;一个马克沁机枪连,配9挺马克沁机枪;两个通用机枪连,配36挺通用机枪。

    而团级作战单位则只配备了一个60迫击炮连,配18门60迫击炮;2个通用机枪排,配12挺通用机枪,没有配82迫击炮和马克沁机枪。

    民兵则只能确保一半的军队有武器,因为华东政府是不给民兵配备制式武器,因此民兵用的都是以前从战场上缴获的武器,在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义勇军缴获了1万余支步枪,其中汉阳造88式步枪有6000余发,而且华东政府又拔来了一批,这才装配了一半民兵部队,而另一半民兵就只能用冷兵器了。

    这样的武器配置,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来说其实也不算差,仅仅也就是比北洋新军略差一点,但也没有质的差距,而比其他的清军还是要强得多。

    北洋新军是采用现代军队编制方式,因此也比较重视武器的统一,主要装配的武器是,日式31式步枪或汉阳造88式步枪、马克沁机枪;火炮主要是德国格鲁森75野战炮、57速射山炮,克虏伯75山炮、以及英国威克斯75山炮、日本三一式速射炮等。

    北洋六镇只有第一镇配备2个炮兵营,其余5镇均只配一个炮兵营,每个炮兵营配60门各种火炮,口型分75、57两种,类形分野战炮、山炮,总体来看北洋新军数量不少,但缺少大口径火炮,而且山炮较多,野战炮较少。而华东政府由于生产了大量的各种口径迫击炮,因此并没有装备山炮和速射炮,所有火炮均为野战炮。而如果将迫击炮也算进来的话,义勇军的火力其实也并不比北洋新军差。

    另外义勇军在机枪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北洋军虽然装配了马克沁机枪,但数量并不多,当然比起义勇军来还是要多一些的,但义勇军装备了大量的通用机枪,威力虽不及马克沁机枪,但胜在数量多,移动灵活,可以随步军一起运动作战。

    不过北洋新军每镇还配有一个骑兵营,而义勇军还没有成建制的骑车部队,其实也别说义勇军,就是人民军现在也只有一个骑兵旅。因此现在骑兵是人民军的最大短板。

    总体来看双方的装备其实是各有所长,基本不相上下,而清军的总兵力略多一些,但却是进攻的一方,义勇军是在家门口作战,有主场优势,因此谁都没有明显的优势。

    河湖根据地的军事负责人栗文飞认为,总体的作战原则还是和第一次反围剿战一样,采取诱敌深入到根据地境内,在运动中调动敌军,并寻找战机歼灭敌军。虽然双方的整体实力相差并不大,但也没有必要和清军硬碰硬拼,那样就算是获胜了,自身也会有相当大的伤亡,显然是不划算的,这个思路也得到了华东政府赞同。

    而得知清廷准备出兵之后,根据地也正式开始了战前的准备工作,而义勇军的各部队也都擦拳磨掌,准备大干一场,因为人民军出兵辽东参战之后,连战连胜,大败日俄军队,现在攻占了海参崴,这也让义勇军的将士们,由其是穿越的军人都羡慕不已,毕竟人民军、义勇军其实是同一支军队的不同名称而已,而看着当年一起穿越的同伴在辽东战场上建功立业,扬名立万,自己却还守在国内,心里自然不得劲,现在清军要进攻河南,正好拿来练练手。虽然清军不能和日俄军队相比,但也是卿胜于无,而且击败清军之后,根据地肯定会再扩大,也还是有不少立功的机会。

    当然这时河湖根据地还不知道清军的兵力布置和战术安排,因此安排大量侦察人员在根据地的周边活动,侦察清军的动向,并在各条交通要跑地区设置哨点,观察点,以便于监视清军的行踪。

    而战备主要是在后勤和宣传方面。后勤方面主要是筹备物资、并且建立补济点、设立野战医院,对部队加强战术训练,整编民兵等。在宣传方面则是以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为例子,向根据地的民众宣扬义勇军必胜,清军必败的信念,同时也要求根据地的民众服从根据地政府的安排,因为根据地制定的是诱敌深入的战术,自然免不了会在某些地区施行坚壁清野的战术,这样一来居民的配合也就十分重要了。

    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曾出现有一个原地主的家族拒不执行根据地政府的撤离命令,甚致还想迎接清军来剿灭根据地,结果一家人都被清军杀尽,财产被夺的事例,也被根据地政府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宣传。

    同时对在根据地内散布各种消极言论、谣言诽语,甚致是暗中煽动民众支持清军,并打算协助清军的人员、组织进行严格的查处,一但发现,决不轻恕。毕竟根据地成立的时间不长,根基不算完全稳固,而且在根据地实施土地改革,也确实得罪了一批地主乡绅势力,只是那时地主乡绅迫于大势,只能屈从于根据地的管理,但心里未必真服气,不少人都盼着王师能够早日打回来,现在清军果然打来了,因此这帮人难保不会有什么冒险的行动,也不能不防。